«

中医解读哮病:病因病机与发作期、缓解期的辨证治疗?

小裕 发布于 阅读:55 中医理论


欢迎来到裕亨中医养生专栏,今天我们来聊聊”中医解读哮病:病因病机与发作期、缓解期的辨证治疗”话题。

一、哮病的病因与病机特点

(一)主要病因分析

外邪侵袭是哮病发作的重要诱因。风寒、风热等外邪侵犯肺脏,导致肺气宣发肃降功能失调,从而引发喘息症状。

饮食不当同样不容忽视。过食生冷、肥甘厚味等不良饮食习惯,会损伤脾胃功能,进而影响肺脏,形成痰浊内生的病理状态。

情志失调也是重要因素。长期的情绪波动会影响气机运行,特别是忧思、郁怒等情绪会直接导致肺气郁闭,诱发哮病。

(二)核心病机解析

痰浊内伏是哮病的病理基础。体内水液代谢失常,凝聚成痰,这些病理产物潜伏于肺,成为哮病反复发作的根源。

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构成主要病机。肺失宣降导致气机不畅;脾失健运造成痰湿内生;肾不纳气则使呼吸功能受损。

气机逆乱是发作时的关键表现。肺气上逆,痰随气升,阻塞气道,形成呼吸困难、喘息不止的典型症状。

中医解读哮病:病因病机与发作期、缓解期的辨证治疗?

二、发作期的辨证治疗

(一)寒哮证治

临床表现呼吸急促、喉中哮鸣为主,伴有咳痰清稀、口不渴等症状,舌苔白滑,脉象浮紧。

治疗原则重在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常用方剂为射干麻黄汤,通过温化寒痰、宣肺平喘来缓解症状。

(二)热哮证治

典型症状包括呼吸急促、喉中痰鸣如吼,咳痰色黄质稠,伴有面赤、口渴喜饮等热象。

治疗方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为主。定喘汤是常用方剂,能有效清除肺热,化解痰浊,平息喘息。

(三)虚实夹杂证

此证型多见于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的患者。既有痰浊壅肺的实证表现,又伴有肺脾肾虚损的虚象。

治疗策略需要攻补兼施,既要化痰平喘治其标,又要补益肺脾肾固其本。

中医解读哮病:病因病机与发作期、缓解期的辨证治疗?

三、缓解期的调治与预防

(一)肺脾气虚证调理

主要表现气短声低、自汗畏风,容易感冒,食少便溏等脾虚症状。

调理方法采用健脾益气、补土生金之法。六君子汤配合玉屏风散,能有效增强卫外功能,减少发作频率。

(二)肺肾两虚证调治

临床症状气短难续、动则喘甚为主,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肾虚表现。

治疗重点在于补肺益肾、纳气平喘。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能温补肾阳,固摄肾气,从根本上改善体质。

(三)预防与生活调摄

饮食调理应遵循清淡易消化原则,避免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情志调畅至关重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有助于气机调达,防止哮病发作。

适当锻炼能增强体质。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养生功法,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晰认识到哮病的发生发展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其中痰浊内伏是核心病理因素。在治疗方面,发作期重在治标,通过温肺散寒或清热化痰来平息喘息缓解期则注重治本,采用补益肺脾肾的方法巩固疗效。特别值得强调的是,《中医解读哮病:病因病机与发作期、缓解期的辨证治疗》 这一完整体系告诉我们,预防调摄与药物治疗同等重要,只有坚持综合调理、防治结合的原则,才能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